跳转至

速通矩阵

引入

矩阵来自于线性方程组,体现了一种对数据「打包处理」的思想。

\[ \begin{equation} \left\{ \begin{array}{c} 7x_1+8x_2+9x_3=13 \\ 4x_1+5x_2+6x_3=12 \\ x_1+2x_2+3x_3=11 \end{array} \right. \end{equation} \]

将上述系数抽出来,写成矩阵(一般用圆括号或方括号表示)乘法的形式:

\[ \begin{equation} \left( \begin{array}{ccc} 7 & 8 & 9 \\ 4 & 5 & 6 \\ 1 & 2 & 3 \end{array} \right) \left( \begin{array}{c} x_1 \\ x_2 \\ x_3 \end{array} \right) = \left( \begin{array}{c} 13 \\ 12 \\ 11 \end{array} \right) \end{equation} \]

简记为:

\[ Ax=b \]

即未知数列向量 \(x\),左乘一个矩阵 \(A\),得到列向量 \(b\)

  • 列向量:只有一列的矩阵,其余全是0。一般需要左乘矩阵,如上。
  • 行向量:只有一行的矩阵,其余全是0。一般需要右乘矩阵,如下,笔者常用。

Tip

\[ \begin{bmatrix} x_1 & x_2 & x_3 \end{bmatrix} \begin{bmatrix} 7 & 4 & 1 \\ 8 & 5 & 2 \\ 9 & 6 & 3 \end{bmatrix} = \begin{bmatrix} 13 & 12 & 11 \end{bmatrix} \]

我们常把向量存成矩阵,这里的原理就是矩阵的乘法;列向量左乘矩阵仍是列向量,行向量右乘矩阵仍是行向量。

运算性质

矩阵的线性运算

矩阵的线性运算分为加减法与数乘,它们均为逐个元素进行。只有同型矩阵之间可以对应相加减。

矩阵的转置

矩阵的转置,就是在矩阵的右上角写上转置「T」记号,表示将矩阵的行与列互换(沿着斜右下线对称,即主对角线对称)。对称矩阵转置前后保持不变。

在上文中,站在行向量和列向量角度分别推出的矩阵成转置关系。

矩阵乘法

矩阵乘法是矩阵与向量乘的拓展。矩阵乘法即:左边矩阵抽出一行,右边矩阵抽出一列,两两对应元素相乘,最后相加(两个向量内积)->得到结果矩阵的对应元素,口诀 「左行右列」

\[ C_{i,j} = \sum_{k=1}^MA_{i,k}B_{k,j} \]

也就是,抽出左边第 \(i\) 行,右边第 \(j\) 列,\(k\) 遍历该行/列,两两相乘求和:

for(int k=0; k<m; k++) // 放这里速度更快
    for(int i=0; i<m; i++)
        for(int j=0; j<m; j++)
            c[i][j]+=a[i][k]*b[k][j]; // 取模

这里我们注意到,只有 \(A\) 矩阵的列数等于 \(B\) 矩阵的行数(要不然抽出来的两向量阶数不同,没法求内积)矩阵乘法才有定义。并且,矩阵乘法没有交换律,只有结合率和分配率

使用 unsigned long long 并循环展开减少取模次数,可以获得更小的常数:

for(int k=0; k<m; k+=4)
    for(int i=0; i<m; i++)
        for(int j=0; j<m; j++){
            int kk=k;
            c[i][j]+=a[i][kk]*b[kk][j],kk++;
            c[i][j]+=a[i][kk]*b[kk][j],kk++;
            c[i][j]+=a[i][kk]*b[kk][j],kk++;
            c[i][j]+=a[i][kk]*b[kk][j],kk++;
            c[i][j]%=mod;
        }
// kk超过上界不要紧,全是0不会有任何贡献

其他性质

  • 虽然没有交换律,但有:\((A\cdot B)^{T}=B^{T}\cdot A^{T}\)
  • 可交换的矩阵有且只有主对角线为全 \(a\) 的:
\[ \begin{bmatrix} a & 0 & 0 & 0 \\ 0 & a & 0 & 0 \\ 0 & 0 & a & 0 \\ 0 & 0 & 0 & a \end{bmatrix} \]

应用

加速线性变换

利用结合律,同阶矩阵连乘可以利用快速幂来优化。同时,线性递推式可以构造成矩阵乘法的形式,用矩阵快速幂来求线性递推数列的某一项,递推一项就乘一次转移矩阵,算到第 \(n\) 项的复杂度为 \(O(m^3 \log n)\)\(m\) 为矩阵阶数。

斐波那契

递推式 \(f_i=f_{i-1}+f_{i-2}\),求出数列第 \(n\) 项。(\(n \le 1e18\)

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出转移矩阵。我们从头开始:

转移需要几个已知量(几个线性无关的量)推出新值,向量和矩阵就为几阶。

用行向量 \(\begin{bmatrix}f_{i-2} & f_{i-1}\end{bmatrix}\) 表示转移前状态;
用行向量 \(\begin{bmatrix}f_{i-1} & f_{i}\end{bmatrix}\) 表示转移后状态。

设矩阵则有等式: \(\begin{bmatrix}f_{i-2} & f_{i-1}\end{bmatrix} \cdot \begin{bmatrix} a & b \\ c & d \end{bmatrix} = \begin{bmatrix}f_{i-1} & f_{i}\end{bmatrix}\),展开得方程:

\[ \begin{equation} \left\{ \begin{array}{c} af_{i-2}+cf_{i-1}=f_{i-1} \\ bf_{i-2}+df_{i-1}=f_{i} \end{array} \right. \end{equation} \]

待定系数、代入递推式得:\(\begin{bmatrix} a & b \\ c & d \end{bmatrix} = \begin{bmatrix} 0 & 1 \\ 1 & 1 \end{bmatrix}\)

初始状态向量为 \(\begin{bmatrix}f_1 & f_2\end{bmatrix}=\begin{bmatrix}1 & 1\end{bmatrix}\) ,乘一次后得到 \(\begin{bmatrix}f_2 & f_3\end{bmatrix}=\begin{bmatrix}1 & 2\end{bmatrix}\) 。求 \(f_n\) 即乘 \(n-2\) 次后,取行向量第二个元素,即矩阵的第一行第二列。

待定系数法固然能行,但是不一定好用。仔细观察方程组,等号的整个右侧组成了下一个向量,而每一行左侧都是前一个向量的每一项乘一个系数。用 \(a[i][j]=k\) 表示矩阵的第 \(i\) 行第 \(j\) 列是 \(k\),我们可以理解成前一个向量的第 \(i\) 个元素乘以 \(k\) 后给下一个向量的第 \(j\) 个元素做贡献。这样更符合递推式的思想。

四校联考-图形变换

对一个由n个点组成的图形连续作平移、缩放、旋转变换。相关操作定义如下:

  • Trans(dx,dy) 表示平移图形,即把图形上所有的点的横纵坐标分别加上dx和dy;
  • Scale(sx,sy) 表示缩放图形,即把图形上所有点的横纵坐标分别乘以sx和sy;
  • Rotate(θ,x0,y0) 表示旋转图形,即把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绕(x0,y0)顺时针旋转θ角度。

由于某些操作会重复运行多次,翔翔还定义了循环指令:Loop(m) … End
表示把Loop和对应End之间的操作循环执行m次,循环可以嵌套。

如果不加平移,且只绕原点旋转,不难使用二阶矩阵表示出这些变换(线性变换基本的几何意义)。

如果加上平移,向量 \(\begin{bmatrix} x & y \end{bmatrix}\) 用二阶矩阵不足以变换成 \(\begin{bmatrix} x+n & y+m \end{bmatrix}\)。因为多出来一个常数项,即 \(n,m\)。共有三种线性无关的量,故增加一维常数来维护平移:

\[ \begin{bmatrix} x & y & 1 \end{bmatrix} \cdot \begin{bmatrix} 1 & 0 & 0 \\ 0 & 1 & 0 \\ n & m & 1 \end{bmatrix} = \begin{bmatrix} x+n & y+m & 1 \end{bmatrix} \]

一般地,递推矩阵中是不能有变量 \(x,y\) 出现的。

把旋转视作 平移到原点->旋转->平移回去,旋转公式可以用和角公式或者复数相乘来推得。于是这道题就做完了。

习题

P3176

P3702

AGC031D (这个不是矩阵,但是思想相似)